• 波浪
  • 波浪
  • 波浪
  • 波浪

甘肅省建筑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網站logo

新聞資訊

News and information

當前位置 > 首頁 > 新聞資訊 > 建投要聞

【甘肅建投首席專家】走好產學研究之路 激活科技興企引擎

時間:2018年11月21日來源:作者:點擊數:

2017年,甘肅建投被認定為第24批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這標志著甘肅建投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創新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企業的創新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如何實現對建筑中影響最大、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核心技術要有重大突破,做好“政、產、學、研、用”相互緊密結合,從跟跑到領跑建筑科技發展,贏得差異化競爭優勢,始終是作為中國500強企業的甘肅建投,實現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路徑,也同樣考驗著甘肅建投人的智慧。

梳理科技興企66年發展脈絡,不難發現,在“敢為人先”六建精神特質引領下,技術創新的血液一直在六建人身上流淌著、傳承著,期間不乏涌現出許多大師級人物、科技領軍人才,原甘肅建投六建集團總工程師周巖,便是這樣一位權威性人物代表。

“強烈的責任心、業務權威、富有前瞻性,幽默風趣”這是大家眼中對周巖的幾個最深印象。1987年畢業于甘肅工業大學工民建專業的他,堅持走好產、學、研一體化道路,從項目中來、到項目中去,有效地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在建重大項目為實踐解決問題;緊盯行業前沿科技創新新領域新技術,這是31年來周巖始終堅持的科研發展方向。

2項國家級工法,2項發明專利,20余項省級獲獎工法,主持負責3個魯班獎工程申報;甘肅省唯一一個連續獲得全國建筑業企業優秀總工程師稱號;中國建筑業協會聘任為建筑工程技術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質量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圖學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蘭州理工大學、青島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

在這一項項殊榮跟前,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幾十年如一科技興企的初心。

主持國家級工法

至今讓周巖引以為傲的是,上世紀90年代他在國家重點項目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指揮樓0156工程、協作樓1917工程、核工業四0四廠201子項等工程項目擔任技術總負責和項目總工程師期間的一項技術難關突破:通過試驗解決和處理了在西北沙漠惡劣環境下工程施工中的22米大跨度屋蓋施工技術、設備室混凝土厚墻和不銹鋼覆面設備室混凝土厚墻模板設計與施工技術、熱室底板封閉式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防輻射重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澆筑技術等一系列重大施工技術難題,僅此為企業節約成本60萬元以上,取得了顯著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其后以這個項目為依托,主持完成的核動力堆乏燃料處理工程土建施工技術,獲得2003年的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甘肅省建設科技進步一等獎。

而目前甘肅六建僅有的2項國家級工法,周巖都參與并負責其中。

其中2008年甘肅建投六建七公司承建的甘肅劉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年產30萬噸尿素工程—造粒塔工程,這也當是公司首次參與這類型設施建設,高空大跨度型鋼混凝土梁及上部筒中筒結構的施工難題一度成為當時制約項目向前推進的“攔路虎”。

周巖一次性牽頭負責成立了3個課題組,帶領團隊鉆研攻關,通過對造粒塔內高位型鋼混凝土結構支撐體系的研究及實施,成功解決了傳統施工工藝的不足,即不需在塔壁滑模施工到頂后拆除滑模裝置,重新在塔內搭設落地式滿堂腳手架施工高位型鋼砼結構,改變了造粒塔的施工工藝,減少了大量的勞動力、節約了大量的設備料、降低了工程成本,確保了工程質量和安全。該工法后來又在甘肅定西糧油庫現代糧食物流中心糧庫工程及甘肅省隴東南區域糧食現代物流中心工程進行的應用,進一步完善了塔、圓倉等筒體結構中內設高位大跨度混凝土結構支撐體系的施工工藝,效果明顯、技術先進,在實際應用中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及環保效益,為今后同類工程施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該技術于2010年9月14日通過了由甘肅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科學技術成果鑒定,鑒定結論為該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該施工技術先后獲得“甘肅工程建設省級工法”,“甘肅省建設科技進步獎”及甘肅建投“集團總公司優秀工法”,2014年成功申報為國家級工法。

此外,他還在 2012年至2013年主持完成“一種用于超深大直徑灌注樁的混凝土振搗設備”和“一種用于超深樁孔驗收影像獲取的攝像機固定控制裝置”,成功申報成為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周總他總是能結合甘肅地區氣候的特點,開展“四新”技術研究,進行科技示范及推廣,取得了多項科技成果。’七公司總工謝利萍說,“初識周總給人感覺他是一位不茍言笑的學者,熟悉以后,你會發現他是一位平易近人、知識淵博的智者,周總的知識面很廣,不但對工程方面的專業知識很精通,在其他學術方面也頗有造詣,知識涉獵面廣。他對新領域、新知識的接受能力很強。”

“深基坑”解決專家

近幾年,隨著我省建筑業的迅速發展,高層、超高層建筑日益崛起,基坑開挖深度越來越深,地質情況越來越復雜,因此復雜地質環境下深基坑的開挖、支護、降水成為施工中突出的問題。蘭州城關區在深基坑開挖過程中經常遇到強風化砂巖層,會出現裂隙水和潛蝕現象,基坑開挖支護難度較大。如何盡快研究掌握超厚強風化砂巖層的施工,確保強風化砂巖深基坑開挖過程中止水效果,避免裂隙水和潛蝕現象是需要解決的首要難題,對保證施工安全、降低施工成本、增加支護體系的可靠程度、加快工程進度具有重要的工程意義。

這個課題在甘肅六建承建的酒鋼大廈1#綜合樓工程上得到了實踐解決。該建設項目當時基坑開挖深度17.5米,強風化砂巖層暴露厚度不均勻,厚度在6~12米之間,遇水及空氣后迅速軟化崩解為細砂,形成流砂。特別是在砂巖層開挖后,裂隙水滲透快、水量大,分布不確定,無規律。使暴露后砂巖風化速度快,邊坡軟化潛蝕現象十分嚴重,如此復雜地質條件下,大厚度強風化砂巖深基坑開挖當時在蘭州地區屬首例。

周巖和專家們多次論證,最終議采用了高壓旋噴樁綜合施工技術固化砂巖層。不僅保護了坡腳,而且起到了止水帷幕的作用,順利完成基坑的開挖,提高了基坑的整體穩定性,確保了超厚強風化砂巖層深基坑的正常施工。這項關鍵技術也于2013年9月10日通過了甘肅省科學技術廳組織的專家鑒定,認為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支持附著式智能升降平臺產品革新

隨著現代建筑結構安全技術體系日漸成熟,當前超高層建筑已經在全國眾多城市如雨后春筍般落地。自然,高層建筑施工現場的安全防護問題將是建筑施工企業面臨的重要課題,傳統的鋼管式腳手架在諸多方面已經逐漸不能滿足施工現場安全防護、低碳環保和綠色施工的要求。周巖以及六建的科研團隊,早早地看到了這一點。

高層施工技術,一直以來都是六建綜合施工優勢體現的最明顯的領域。研發安全可靠、安裝簡單、美觀大方、節能環保,降低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改善作業環境,有效地降低高空作業的危險性,杜絕高處墜落和物體打擊事故的發生,縮短施工工期的新型附著式升降腳手架,既是當務之急,又是新挑戰!

其實早在1999年,周巖便主持研究了附墻手動自爬外掛腳手架技術,獲得了當年的甘肅省科技技術進步三等獎。從2013年開始,周巖開始主持負責主持對2011年至2014年期間的近80余個采用不同廠家生產的附著式升降腳手架項目的安裝質量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在用的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在許多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缺陷與不足,其中部分關鍵保證項目與目前執行的《建筑施工工具式腳手架安全技術規范》JGJ202規范要求差距明顯。正是在這樣的行業背景和企業發展需求中,六建集團集成式附著升降腳手架(GJT-6A型)應用而生。

帶著這個使命,他和材料公司經理賀思賢的團隊一起,先是于2013年在酒鋼大廈1號綜合樓項目上引進使用深圳特辰開發的升降式腳手架,而后從2014年研發到2015年在天水路2號樓項目的實驗安裝,從天寶時代超高層項目上管理經驗、安裝技術的檢驗,從曾經的粉刷工,到帶領團隊編制《全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技術規程》成為甘肅省地方標準,甘肅六建的科技人成功填補了省內在全鋼附著式升降腳手架安全應用規范方面的空白,實現了11個專利登記,并成為2016全國建設行業科技成果推廣項目,再一次凸顯著六建人敢為人先的精神。

目前,GJT--6A型集成式附著升降腳手架已在省內多個重點建設項目成功應用。短短幾年時間,這項科技研發產品已實現了完成3200多萬元的經濟總量效益,真正做到了促使企業以技術創新實現從外延擴張向創新驅動和提質增效的轉變,讓技術革新成為了不斷激發企業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內生動力。

打造六建BIM技術應用品牌

“開展綠色建造,裝配式,BIM技術綜合技術應用是國家新的發展方面,地處西北內陸的甘肅省更要跟得上。”從2016年開始,周巖又著手啟動了六建集團BIM5D管理平臺的試點項目深化應用課題,這是一個更加具有挑戰性的新課題。“全方位打造以BIM集成平臺為核心,利用“BIM5D”技術打造安全智慧工地, 實現全程信息化、智能化、精細化,通過三維模型數據接口集成土建、機電、鋼構、幕墻等多個專業模型,并以BIM集成模型為載體,將施工過程中的進度、合同、成本、工藝、質量、安全、圖紙、材料、勞動力等信息集成到同一平臺,著力推進項目信息化建設,優化項目施工程序,推動項目提質增效。”這是周巖內心又一渴望實現的目標。

如今在六建集團蘭州東湖廣場超高層和隴星項目上,利用BIM技術建立了現場模型,在型鋼柱、梁節點處鋼筋的優化和深化設計、圖紙會審、資源優化、方案優化、精細化加工等多個方面的應用目前已經有了一定的成效。周巖說,“但是要真正把BIM應用的各鏈條打通,融入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3D打印、大數據、VR/AR、BIM、云計算等前沿科技方面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探索與發展。”

除此之外,他還筆耕不斷, 2005年主持編制了甘肅省建筑工程施工工藝規程共十四本,其中《建筑裝飾裝修工程施工工藝規程》和《建筑地面工程施工工藝規程》為主編。

從附墻手動自爬外掛腳手架技術、大跨度有粘結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到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超深大直徑灌注樁施工技術、基坑支護綜合施工技術……等等這些一大批集大成式的的科研成就,周巖顯然是六建的“技術大拿”、“權威性代表”。

大國有巨匠,大企有大師。他不僅是我省建筑領域科研創新的先行者,還是甘肅建投六建集團科技創新的帶頭人,從他在建筑業高精尖領域的大膽探索,填補了企業多項科技進步的空白,同時也用自己的技術創新之路,改變著人們對傳統建筑業作為勞動密集型領域,門檻低的看法。

31年科技創新攻關路,他擔得起甘肅建投科技領軍人物首席專家殊榮。

1962年出生的他,今年已56歲,但似乎仍沒有退休停止探索的打算,如今他又盯上了鋼索結構技術應用、建筑機器人、3D打印技術。“作為企業的首席專家,自己身上的著責任感和使命感更重了,把課題研究成果真正用到我們的項目一線實際之中,這就最欣慰的,也是自己對自己最大的褒獎。”周巖說。

點 評:

大國有巨匠,大企有大師。在當下建筑業轉型升級深層次變革發展大背景下,沒有技術創新,就沒有發展,就沒有未來的市場地位和生存話語權。以周巖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創新領軍人物,擁有著以過硬的專業背景,獨特的創新視角,在建筑業高精尖領域的大膽探索,填補了企業多項科技進步空白,他們代表著企業新的探索方向,肩負著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型企業轉型升級的重大使命。

本網記者:馬作明


    色婷婷国产|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不| 关于隐形人的成人美国视频|